【访谈】肖中平:重庆保税港区打造三大产业,构建内陆开放窗口

2020-06-17 14:34来源:重庆发布

重庆保税港区是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保税港区深入推动跨境电商交易,持续助推贸易服务创新。保税港区的工作究竟有何亮点?未来将如何助推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的建设?

日前,在人民网重庆频道和重庆发布联合推出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果系列访谈”中,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中平接受了专访,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肖中平接受人民网重庆频道、重庆发布专访

保税港区功能多样

跨境电商交易成绩突出

“保税港区实际上有加工、仓储的功能,还有贸易、物流、多式联运……海关赋予了它多方面的功能。”肖中平介绍,保税港区在内陆开放过程中起到固态调整的作用,充分融合国际国内资源。

2014年重庆成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试点的五个城市之一,并拿到中西部唯一一块第三方跨境支付牌照。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以此为契机,通过自建跨境电商平台,搭建智能化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吸引龙头跨境电商企业落户等具体措施,形成了集进口贸易、展示交易、保税物流、分拨配送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肖中平说,保税港区引进阿里巴巴菜鸟、唯品会、网易考拉三家龙头跨境电商企业,并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引领港区中小跨境电商企业集群协同发展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累计入驻跨境电商170余家,累计运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32家。

今年1-4月,重庆保税港区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交易额12.69亿元,同比增长54%。

“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不仅意味着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也说明了市场化程度、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年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30.38亿元,占重庆市跨境电商交易额约六成份额。”肖中平说。

旅游+商贸

保税港景区建设颇具特色

重庆保税体验旅游景区是以贸易区为基础,“旅游+商贸”为特色的综合性园区,是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景区,可为游客带来包括保税文化知识科普、内陆开放发展演变、对外文化窗口交流、进口商品现场购物体验、跨境电商购物体验等不同内容。

重庆保税体验旅游景区

“因为自古以来贸易和文化都是交织产生的,贸易的行为肯定伴随着文化的传播。我们希望在开展这种贸易活动的过程中,把国外的一些有意思的风土人情带给重庆以及西部的百姓。”肖中平说。

在这里,市民们除了能感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异域风情,还能体验保税商贸带来的便捷购物。目前,景区已引入20个国家特色商品馆,并建成西部最大的红酒批发市场,汇集了来自意大利、新加坡、新西兰、斯里兰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万余个SKU,涵盖服饰箱包、家具家居、保健品、工艺品等多个种类。东非的肥皂石、原产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的西洋参、斯里兰卡的红茶和新西兰的羊毛制品……这里既有“网红”爆款产品,也有原汁原味的外国货物。

发挥多方优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保税港区的开放政策,入区企业可对从境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保税监管场所进入贸易功能区的货物予以保税。企业在商品卖出后向海关缴纳税款,有效减少企业资金成本积压,为入驻企业节省了资金流。若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商品,更可通过“保税展示展销”政策,直接向消费者和潜在合作商家展示。

目前,重庆保税港区形成了以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国际物流三大支柱产业,现已逐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进入西南地区的重要开放窗口,并辐射带动西部地区进口商品贸易量的提升,未来,这里将让更多国外的名特优品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通道进入中国西部市场,让保税港区成为展示各国特色的“世界之窗”。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好在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方面的优势,集聚更多国外好货,培育重庆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的特色竞争力。”肖中平表示,保税港区将继续突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区位、政策、体制等多方面优势,积极拓展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具引领性的创新发展,力求在智能制造、服务贸易、口岸物流等产业领域精准发力,助推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