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聚力平台搭建与服务优化 驱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近日,108台“重庆造”外贸商品车在上海海通码头创下高效作业新纪录:仅用4小时即完成全船卸货,实现“零车损”。完成口岸放行后,这批商品车迅速搭乘海轮驶往墨西哥。此举标志着“渝车出海·江海联运”滚装运输全程智慧监管新模式在果园港成功通过测试。

“渝车出海·江海联运”滚装运输全程智慧监管模式,是指出口整车在重庆办理海关手续后,通过滚装船转关运输至出境地(如上海),即可直接换乘海船出口。该模式兼具装卸便捷、载运量大等优势。据悉,新模式可将全程物流时间压缩约10天,并为每台车节省堆存费、人工费等综合成本约1500元。

图片来源:第1眼TV

“渝车”的高效出海,正是重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蓬勃势头的生动缩影。作为重庆市第二批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将“搭建高水平平台”与“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核心抓手,着力畅通市场渠道、提升贸易便利,赋能企业无缝链接全球市场,加速形成“国内热销、海外畅销”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其中,综保区创新打造了集“国内国际双循环供应链枢纽”、“新国货品牌创新孵化基地”、“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区”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国货精品贸易中心。该中心定位为高水平“三位一体”综合枢纽平台,已成功吸引华为、长安等300余家龙头企业入驻,汇聚商品品类超3000个。

功能集成,协同发力。该中心形成场馆运营、平台服务、大宗贸易三大核心板块。其中,场馆集中“商、文、旅、教、展、销”及“区县和企业会客厅”功能,定期举办经贸洽谈会、新品发布会等商文旅活动。大宗贸易重点围绕铜杆、铝锭等有色金属以及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大宗原材料,开展高效的国内国际贸易与分拨供应服务,驱动内外贸协同互促。

目前,中心已促成奉节眼镜出口伊朗、硅锰合金矿石出口缅甸、澳大利亚红酒进口等20余笔重要贸易项目,累计贸易额近8亿元;高效组织资源对接活动50余场,举办专业培训及论坛30余场,有效盘活了内外贸资源。

国货精品贸易中心的实践充分证明,平台建设对内外贸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撬动作用。通过构建“政府+企业+市场”的创新平台,形成了“以平台聚资源、以资源促融合、以融合助发展”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为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综保区今年正式上线重庆国际贸易数字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打造国际贸易数字化智能化服务体系,成为优化外贸发展环境的关键举措。 该平台构建了涵盖政务服务、业务服务、商务服务、综合服务四大板块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可通过“一次登录、一次验证、一次提交”的标准化流程,大幅简化企业办事环节,显著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真正实现“让国际贸易更方便、更高效”。

自今年上线以来,该平台已汇聚10家行政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吸引170余家外贸企业和140余家专业第三方服务商入驻,形成强大的服务供给网络。

通过国货精品贸易中心的实体平台搭建与重庆国际贸易数字平台的线上服务赋能,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正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内贸外贸贯通的高效发展环境。“双平台”战略有力支撑了企业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的“无感切换”,成为推动区域内外贸一体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的强劲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